《拯救大兵瑞恩》:战争还原度最高的影片,讲述人性与战争的意义 每日关注
(资料图片)
1988年,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名为《拯救大兵瑞恩》的电影,这部影片在问世之后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因为它极大程度上还原了战争的真实情况,让人们看到了在战争当中残忍的景象,所以这部电影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真实的一部战争影片。在电影刚刚开始的前半个小时之内,导演把诺曼底登陆战争当中最为惨烈的画面直接放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倍感震撼,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讲述了人性与战争意义的作品。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部反战影片,导演之所以特意把场景做得那么逼真,就是为了能够让普通民众看到战争的残忍。当下我们生活在太平世界当中,因此很少有人知道真实的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这部影片的背景是诺曼底登陆战争,因此导演才会在影片拍摄的过程当中着重强调军人在登陆时德国军队的火力非常猛烈,士兵们如同一线炮灰一般脆弱,直接去送上自己的生命。整个海滩上满满的都是死亡的味道,让电影之前的观众感受到了死亡的绝望和恐怖。
了解斯皮尔伯格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因为极其擅长使用长镜头的导演,所以他通过运动的镜头搭配长镜头给观众营造出了一种极为猛烈的视觉冲击,他还擅长通过和人物一同运动同步来拍摄,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战争现场的紧迫感,使得观众和电影人物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能够更为深刻的体会到战争带来的无情。影片讲述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小分队的队员对于上面下来的拯救小兵瑞恩这一命令非常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牺牲8个人的生命,也一定要救这个人。
事实上战场的原则就是通过牺牲一个人的代价来拯救更多的无辜的生命,这也就是教师们的职责和生命的意义所在,但是后来下达了这一命令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瑞安本身还有一个兄弟,但是他的兄弟已经死在了战场上,如果瑞安也死在战场上的话,那么其年过80的老母就没有人养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才下命令,要找到因为战争而不知所踪的将士瑞恩,于是8个人前去寻找,最终只剩下两个人回来,也就是6个人牺牲了生命,找到了瑞恩。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值得的,但是从人文和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瑞恩也是为了国家才上战场的,如果没有人拯救他,他的母亲就没有人保护,那么也就意味着政府根本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所以政府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了救他的命令。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牺牲的6个士兵就活该在战场上死掉,他们的家人也就活该丧失儿子,这也正是这部影片引发人们深度思考的原因所在,导演把问题抛给了观众,而观众又在百思不得解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资源争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当然了,拯救瑞恩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它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因为这次任务的执行是人性中善良的流露,同时也是美国对于人民生命观和价值观的一种传递。导演通过普通人的情感诉求塑造出了独特的人物形象,意在让人们对生命进行沉思和反省,对善良的人性进行歌颂,并对残忍的战争进行驳斥。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值得我们反复观看。